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从何入手
发布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
正本清源:坚持“类型特色”发展基调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特色主要凸显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教育现代化、适应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上。
其一,新经济格局下,企业的转型升级依赖于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依赖于创新型人才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其二,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其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帮助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人生出彩、体验幸福生活的重任,应通过开展时间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实用的职业培训,开发并储备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满足人们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需求。
其二,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其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帮助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人生出彩、体验幸福生活的重任,应通过开展时间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实用的职业培训,开发并储备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满足人们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需求。
完善标准:普遍实行“1+X”证书制度
一要厘清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两者互嵌共生的方式,是两类课程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共同遵循,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理论技能基础与前进动力的课程理念;变的是从为学生提供学历证书到帮助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功能转变,是针对区域企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周期对自身内容与结构所作出的即时性变化,是推动以“1”为核心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向多元参与、多维度的评价模式的转变。二要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教师的任职标准与要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职业院校教师集多种能力于一身,既能梳理、重构自身已有知识体系和技能模块,又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洞察职业技能迭代规律、探索前沿技术知识;既能够依据“X”证书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操规范和思想理念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规划,也能够依据“X”证书所包含的技能等级鉴定标准指导、评价和规范学生的技能操作;既能亲身参与企业真实复杂的项目开发活动,也能引导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适应职场环境、内化企业文化、传承工匠精神。
多元办学:汇聚多元主体资源力量
政府要强化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逻辑与经济绩效的认识深度,在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增量的基础上,盘活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资源存量,细化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与战略规划,为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良好对接与互动提供方向指导和环境保障。
企业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审视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和潜在收益,主动推进与区域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培训、产品开发升级、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对接。
其他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管、文化宣传、标准修订等各类改革行动,进一步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催化作用。
职业院校要集多方优质资源为院校发展所用,在保证较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充分满足资源贡献者的利益诉求,形成院校与院校、院校与社会、院校与企业互补共生、稳定合作的局面。
贯通融合:完善体系推进职普融通
首先,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规模相当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并行、融 合共促的基本前提。其次,要想打破职普教育的藩篱,双方需共同推进过渡课程的设置、综合课程的开发、学习成果的互认和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搭建,形成职普教育各层次纵向衔接到顶、横向贯通融合的发展格局。
再其次,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自信。